贺吴云70寿联

合千古之寿寿公,永保用,永保享,左鼎右彝,坐两罍轩,居然三代上;
以十年之长长我,六十耆,七十老,望衡对宇,隔一条巷,有此二闲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吴云70寿联》是清代诗人吴云所作,表达了对长者的祝福和尊敬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贺吴云70寿联》的作者吴云,字希翰,一字南雅,号息庐,江苏吴县人,生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卒于同治四年(1865年)。吴云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官至通政司副使,素持清议,屡疏言事,其一生充满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反映时代风貌为主,而《贺吴云70寿联》则体现了他深厚的文采和对长者的敬意。

  2. 作品原文:《贺吴云70寿联》全文如下:“合千古之寿寿公,永保用,永保享,左鼎右彝,坐两罍轩,居然三代上;以十年之长长我,六十耆,七十老,望衡对宇,隔一条巷,有此二闲人。” 这副对联以典雅的笔触描绘了寿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既表现了长者的智慧与豁达,又展示了作者对长者的深厚感情。

  3. 文化价值:《贺吴云70寿联》作为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这副对联,可以窥见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文人墨客的文化追求以及中国传统的礼赞和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学形式之一,在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上有着极高的要求,能够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4. 社会影响:《贺吴云70寿联》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不仅被后人传颂,还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学史和对联艺术的重要文献。此外,这副对联也被广泛用于庆祝寿辰等场合,成为祝福长辈健康长寿的经典之作。

《贺吴云70寿联》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传承。通过对这副对联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