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祠联

此老最多情,不独管婚嫁两事;
几人得如意,要知有因果一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下老人祠联》是俞樾创作的一副对联,上联“此老最多情,不独管婚嫁两事”意指月老不仅仅是掌管婚姻的神灵,更是关心人间的一切大事。下联“几人得如意,要知有因果一层”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和追求,认为幸福的生活背后都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这对联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传统民俗的尊重与传承。以下是关于这对联及其背景介绍:

  1. 创作背景
  • 历史沿革:《月下老人祠联》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现有资料推测,这副对联应是在清代或更早时期刻版于西湖月老祠的。西湖月老祠作为民间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神祇所在地,其周围的文化氛围为对联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 文人影响:俞樾,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任编修,浙江德清人。他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在戏曲领域颇有涉猎。因此,他创作的这副对联很可能深受自己戏曲知识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民间信仰与传统文化的元素。
  1. 内容解析
  • 象征意义:“此老最多情”中的“此老”指的是月老,象征着慈悲与智慧。而“多情”则是对其情感丰富、关心世间一切的形容。“不独管婚嫁两事”表明月老的职责广泛,不仅涉及婚姻,还涉及到其他社会事务。
  • 寓意解读:“几人得如意”暗示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这里的“如意”代表理想或愿望,而“几人得如意”表达了一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感。
  • 因果观念:“要知有因果一层”则是说人们应该明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因果报应观念。
  1. 文化价值
  • 民俗传承:《月下老人祠联》作为杭州西湖地区的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当地的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它不仅是对杭州民间信仰的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 艺术价值: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要求作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良好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这对联恰好展现了这种艺术风格。

《月下老人祠联》不仅是一副对联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同时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通过对这副对联及其相关内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