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待云庵联

何处白云归,有乡里古招提,出西郊不半里而至;
前生明月在,是佛门新公案,言东坡为五老后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园待云庵联》是清代文人俞樾创作的一副对联,其意蕴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史素养和艺术造诣。下面将对这副对联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 作品简介
  • 《留园待云庵联》由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所作。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俞樾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还曾任多所书院的主讲,并著有众多学术著作,可见其学识渊博。
  • 该对联悬挂于苏州的留园,留园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对联“何处白云归,有乡里古招提,出西郊不半里而至”和“前生明月在,是佛门新公案,言东坡为五老后身”不仅描绘了园内景色,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历史典故。
  1. 创作背景
  • 俞樾创作这副对联时,正值他游历苏州之际,对当地园林景观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研究,因此选择将这一创作主题融入对联之中。
  • 对联的创作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俞樾将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融入到作品中。
  1. 内容解析
  • “何处白云归”与“前生明月在”两句,前者表达了一种寻觅与归宿的感觉,而后者则暗含佛学中的缘分观念及宿命论。
  • “有乡里古招提”与“是佛门新公案”,前者提及一个具体的地方(招提),后者则是引用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公案(东坡梦),两者结合展示了一幅既有现实感又有宗教色彩的画面。
  • 整副对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又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留园待云庵联》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其文字精炼、对仗工整,既符合古典对联的审美标准,又不失生动和意境。
  •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隐喻,使整副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文化意义
  • 此联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解读对联中的典故,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深度。
  • 在现代,《留园待云庵联》仍被广泛使用和欣赏,其影响力不减当年。它不仅是苏州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文学和艺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留园待云庵联》不仅是一副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文化欣赏,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