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人公衣冠墓

万里衔王命,孤臣竟不还。
有衣藏碧血,无骨瘗青山。
瘴海归魂杳,衰宗保墓艰。
褒忠邀圣代,俎豆九峰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先行人公衣冠墓》是一首表达了对忠臣不归的悲愤与哀怨、以及对忠贞不屈精神的最高赞扬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俞模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擅长用词造句,表达情感深沉且真挚。
  2. 诗歌原文:《先行人公衣冠墓》原文如下:“万里衔王命,孤臣竟不还。有衣藏碧血,无骨瘗青山。瘴海归魂杳,衰宗保墓艰。褒忠邀圣代,俎豆九峰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臣子,在万里之外接受君王的命令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归乡。他的衣服里藏着鲜血,但却没有骨骸被埋葬在青山之中。瘴气笼罩的大海让他的灵魂无处可归,而他的家族也因为保护忠臣而感到艰难困苦。然而,他们为了褒扬这位忠臣的忠贞不屈的精神,不惜邀请圣人来赞颂他的功绩,使他的事迹如同祭祀时的祭品一般,永远铭记在九座山峰之间。
  3. 主题思想:《先行人公衣冠墓》主要表达了对于忠诚和牺牲的赞美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守。诗中通过“万里衔王命”展现了忠诚的臣子面对使命时的坚定和无畏,而“孤臣竟不还”则揭示了忠诚的代价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中的“瘴海归魂杳”和“衰宗保墓艰”反映了忠诚的牺牲给家庭带来的苦难和挑战,而“褒忠邀圣代”则表明这种牺牲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和尊崇。诗的最后一句“俎豆九峰间”意味着忠臣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载史册,受到世代的敬仰。

《先行人公衣冠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忠诚与牺牲的诗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作品,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它启示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同时也要考虑到个人与家族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