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拄杖邑石门,萦回石路盘云根。
荒林败叶斗秋雨,苍烟界破青天痕。
双扉云封不得入,山月欲落愁时魂。
银河泻地霜满天,金飙吹空峰入云。
寒藤半枯瘦蛟舞,老松倒挂苍虬分。
仙人招我碧山住,乘风翔谒云中君。
石门月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门月夜”是清代诗人侯桢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东南方向50公里处的著名风景——石门山秋日的奇景,被誉为“陇上小黄山”,其美丽景色在诗人眼中尤为突出,因此以“石门月夜”命名。
《石门月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季夜晚时分石门山的迷人景象。诗中的“秋宵”“秋雨”“荒林”“双扉”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作者不仅描述了自然环境的美,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山月欲落”和“愁时魂”,使月亮和山峦仿佛有了生命,增添了诗意与想象空间。
《石门月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诗中不仅有对石门山自然景观的直接描绘,还通过对秋天的特定元素(如秋雨、落叶)的精细刻画,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结合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写作方式,使得诗歌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情感上的共鸣。
《石门月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清代诗歌的一个例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自然美景的经典作品之一。诗中运用的意象、修辞技巧,都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参考。
《石门月夜》不仅展现了清代诗人侯桢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独特魅力。这首诗不仅是欣赏自然风光的窗口,更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