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百尺俯檐端,惘惘登临岁已阑。
惟有斜阳看不厌,更无人处独凭栏。
祀灶后一日登惠山云起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祀灶后一日登惠山云起楼》是一首描绘清代诗人侯家凤登临惠山云起楼的古诗。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诗人登高望远、孤独寂寞的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祀灶后一日登惠山云起楼》的原文如下:“危楼百尺俯檐端,惘惘登临岁已阑。惟有斜阳看不厌,更无人处独凭栏。”
诗作背景:侯家凤(生卒年不详),清朝诗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未明确标注,但可以推测是在清初或更早的时期。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具体创作年代无法考证,只能通过诗中的一些特征来推测其创作背景和风格。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登临惠山时的心情。首句“危楼百尺俯檐端”,形象地描绘了云起楼的高耸入云和宏伟壮观;“惘惘登临岁已阑”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怅然。最后两句“惟有斜阳看不厌,更无人处独凭栏”,更是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下的孤独身影和对孤独时刻的沉思与感慨。整首诗以景衬情,通过登高所见之景抒发诗人的内心情感,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手法。
《祀灶后一日登惠山云起楼》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及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此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体验,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