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楼百尺俯檐端,惘惘登临岁已阑。
惟有斜阳看不厌,更无人处独凭栏。
诗句释义:
祀灶后一日登惠山云起楼: 这是诗的开头,表明了作者在祭祀灶神后的次日(即冬至后一日)登上了一座名为“惠山云起楼”的建筑。这里的“祀灶”指的是传统的节日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灶神以求来年平安。而“登惠山”则可能是指登上了惠山这一地名所指代的具体地点。
危楼百尺俯檐端: 这句描绘了惠山云起楼的高耸和壮丽,用“危楼百尺”来形容其高度,同时“俯檐端”说明可以俯瞰整个建筑的屋檐,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
惘惘登临岁已阑: 表达了诗人登上这座楼时的心情。这里的“惘惘”形容诗人心情恍惚、迷茫,可能是因为登高而产生的一种孤独感或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岁已阑”则意味着时光已经走到了年底,暗示着诗人可能在反思过去一年的生活或经历。
惟有斜阳看不厌: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日落景象的喜爱。虽然日落时分景色可能会让人感到厌倦,但诗人却能够从中寻找到美的感受。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
更无人处独凭栏: 最后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栏杆上的情景。这里的“更无人处”强调了诗人独自一人的环境,而“独凭栏”则展现了诗人在寂静中寻求慰藉或灵感的心境。
译文:
祭祀灶神后的次日登上惠山云起楼,
这座高楼高达百尺,可以俯瞰整个建筑的屋檐。
心中充满迷茫,感叹一年即将过去。
只有那斜阳让我沉醉,欣赏它的美好而不觉得厌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在冬至后一日登高的诗人,面对着高耸入云的惠山云起楼,感叹时光的流逝与个人的孤独。诗人通过对日落美景的独赏,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向往自然的情怀。此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比高楼上的视角和内心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