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不系韶光住,阑风又将花妒。
叶底寻红,愁边梦绿,凄断世间儿女。
愁春不去,更月暗灯窗,数声啼宇。
解道销魂,隔帘双燕替人语。
天涯漫指归路,向高楼极目,芳草无数。
绣幕围香,画栏倚玉,犹记曾听莺处。
旧欢无据,自化作飞云,镇啼红雨。
谱入阳关,此情应更苦。
【赏析】
《齐天乐·辛巳送春》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咏怀词。上片写春去留情,下片写别恨难忘。全词以“春”为经线,以“梦”为纬线,将游丝、花、儿女等意象串连起来,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立体结构,使词意更加深远。
“游丝不系韶光住,阑风又将花妒。”起两句写景,点明时令。游丝即飞絮也,因随风飘荡,故称。不系指随风飘荡而不动,住则停留。这句是说游丝虽然在随风飘荡,但并不停下来,仍然继续着它们的任务,那就是留住那美好的时光,让春天永远地停留在那里。阑风是指吹过阑槛的风,这句是说这阵风吹过来后,又吹走了那朵盛开的花儿,使它感到妒忌,嫉妒别的花比它开得更早,开得更美。
“叶底寻红,愁边梦绿,凄断世间儿女。”三句是作者想象中的游丝、花、儿女的形象和动作。叶底寻红,比喻游丝在叶子之间穿行;愁边梦绿,比喻花儿在梦中凋谢;世上的男女,都如同这些被风雨摧残的花一样,愁苦不堪,悲凉无比。这句是说游丝在叶间穿梭来去,花儿在梦中凋谢,世间的人们也都像那些被风雨摧残的花一样,愁苦不堪,悲凉无比。
“愁春不去,更月暗灯窗,数声啼宇。”四句进一步描写了游丝、花、儿女的形象和动作。这里的“愁”字,既表达了游丝、花儿对春天的眷恋,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春天的期待和渴望。同时,这里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月影朦胧,灯光昏暗,鸟儿在窗外啼叫。
“解道销魂,隔帘双燕替人语。”五句则是说,这美丽的景色让人难以忘怀,甚至有些让人心醉神迷的感觉。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景象,却无法驱散我心中的愁绪。因为我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就像这美丽的景色一样,稍纵即逝。而我心中的痛苦却是永恒的。因此,我只有隔着窗户聆听双燕的低语,以此来安慰自己。
“天涯漫指归路,向高楼极目,芳草无数。”六句是说,我漫无目的地指望着远方的道路,向着高楼眺望。那里的芳草无边无际,似乎在诉说着我心中的离愁别绪。
“绣幕围香,画栏倚玉,犹记曾听莺处。”七句是说,我在这座高楼的周围,看到了一片繁花似锦的花园,闻到了阵阵花香。在那里,我曾经听过黄莺婉转悠扬的歌声。这里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还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八句是说,如今,我依然记得曾经听到的那些美妙的声音。但是,那些声音已经成为了过去的记忆,只能在梦中重温了。
“旧欢无据,自化作飞云,镇啼红雨。”九句是说,那些美好的回忆虽然已经过去,但它们仍然会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就像那些飞舞的彩云一样,不断地在我的眼前出现。同时,我也会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不断地催人泪下。这就是所谓的“镇啼红雨”。
十句是说,这些情感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我面对这些情感时,我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痛楚。这种痛苦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让我几乎无法承受。
十一句是说,为了摆脱这种痛苦,我只好将这些情感谱入阳关之曲。阳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后来被用作离别的代名词。这里的“谱阳”,就是创作或编排的意思。
十二句是说,这首曲子一经谱写出来,就会流传千古。即使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它也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已经被深深地刻印在了我的心间,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通过对游丝、花、儿女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