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长沙即事

人生有至乐,天伦乃为最。
繄我独远游,望云频感嘅。
一朝遂趋庭,悲喜疑梦寐。
溯自壬戌秋,迄今戊辰岁。
其间七年事,并作一夕话。
乍见转无语,徐徐陈梗概。
所嗟惟乱离,重慈遽永背。
恐伤老父怀,欲语每多讳。
依依侍亲侧,窃视增老态。
见儿今远来,倚闾心稍慰。
怜儿走千里,辛苦颇能耐。
谓儿纵无能,朴拙尚堪爱。
客中话团圞,虽暂亦足快。
只愁室庐燬,田园更荒废。
囊橐且萧然,饥驱犹不暇。
何当放归舟,还家日相对。
菽水可承欢,至乐益畅遂。
笑谢当时人,利名安足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抵长沙即事》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金武祥创作的。该诗通过描述诗人在长沙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家乡、亲人和生活的深切情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作者介绍
  • 金武祥:原名则仁,字溎生,号圞,晚清著名诗人,是清末民初的文学代表之一。金武祥的生平颇具传奇色彩,其早年曾担任过兖州县官幕友,后因政治原因赴广东候补,最终成为赤溪直隶厅同知。这样的生活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这些都可能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1. 诗歌原文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写道:“人生有至乐,天伦乃为最。繄我独远游,望云频感嘅。一朝遂趋庭,悲喜疑梦寐。”这些句子反映了诗人在远离家乡时的情感波动,以及他对家人的深深眷恋。
  1. 诗歌主题与思想
  • 家庭与亲情:《抵长沙即事》深刻描绘了诗人对家庭的感情,尤其是对年幼子女的担忧和爱护。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同样被广泛共鸣,尤其是在面对工作与个人生活的矛盾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焦虑。
  • 自然与人生的感慨:诗中的“望云频感嘅”和“悲喜疑梦寐”等表述,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这种感受在当代社会也普遍存在,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存在的渺小。
  1. 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
  • 历史意义:《抵长沙即事》不仅体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在文学史上,它作为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风格独特,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美的敏锐捕捉能力。这种艺术处理方式在当代诗歌创作中仍有借鉴意义。

《抵长沙即事》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传达了人们对家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不仅能够提供精神上的慰藉,也能引发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