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花岭谒史阁部墓

只有扬州路,梅花历劫存。
当年动诗兴,此地伴忠魂。
世界冰霜老,风尘战伐昏。
生前家国恨,过墓怕重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梅花岭谒史阁部墓》是近现代诗人金武祥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其忠魂的哀思。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金武祥,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员家庭。他于20世纪30年代入读国立暨南大学,并在1939年遭到地主反动武装伏击,在安徽泗县小湾村壮烈牺牲,时年28岁。
  • 创作动机:此词作于江上青青年时期,其创作动机是为了表达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英雄的缅怀。通过诗词的形式,他试图唤起人们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英雄们的敬意。
  1. 作品原文
  • 诗词内容:《过梅花岭谒史阁部墓》是金武祥创作的一首词,其原文如下:“只有扬州路,梅花历劫存。当年动诗兴,此地伴忠魂。世界冰霜老,风尘战伐昏。生前家国恨,过墓怕重论。”。
  1. 诗词鉴赏
  • 语言风格:金武祥的语言风格简练而有力,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这首词中,通过“只有扬州路,梅花历劫存”等句子,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暗喻了英雄们的不朽精神。
  • 意境描绘:词中的“世界冰霜老,风尘战伐昏”等句,描绘了一个充满战争与苦难的世界,而“生前家国恨,过墓怕重论”则透露出对英雄们的深深怀念和敬畏。这种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1. 文化影响
  • 历史意义:此词不仅是对个人英勇行为的颂扬,也是对整个民族抗争精神的回顾。它激励人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
  • 社会反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此词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许多读者被其深情的笔触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生命的英雄致敬。这种反响不仅体现了诗词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其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1. 现代应用
  • 教育价值:此词在现代也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感悟英雄,从而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 文学研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过梅花岭谒史阁部墓》不仅是金武祥个人创作成就的代表,也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过梅花岭谒史阁部墓》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感受英雄们的伟大与崇高,从而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