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

百战孤城在,巍然峙此楼。
几经烽火劫,不尽古今愁。
山色当窗落,江声抱郭流。
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陆游,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诗史”。在陆游的众多作品中,其七言律诗更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诗歌原文
    百战孤城在,巍然峙此楼。
    几经烽火劫,不尽古今愁。
    山色当窗落,江声抱郭流。
    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

  3. 诗意解析

  • 百战孤城在:这句诗描绘了一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池,凸显了历史的沧桑感。
  • 巍然峙此楼:用来形容这座楼的高耸入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 几经烽火劫:烽火代表着战争与灾难,几经烽火则意味着多次经历战争的挑战。
  • 不尽古今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带来的哀愁和思考。
  • 山色当窗落:描绘了窗外的山色变化无常,如同人生多变的情感。
  • 江声抱郭流:江水环绕着城墙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谁追羊叔子:羊叔子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人物,诗人以此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
  • 遐想寄千秋: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寄托在未来,希望它们能够流传千古。

陆游的这首《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歌,也是一首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注以及个人的情怀与抱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