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孤城在,巍然峙此楼。
几经烽火劫,不尽古今愁。
山色当窗落,江声抱郭流。
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
诗名:《登抚州拟岘台和李秀峰韵》
诗句如下:百战孤城在,巍然峙此楼。几经烽火劫,不尽古今愁。山色当窗落,江声抱郭流。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
译文为:这座孤城历经百战,依然屹立不倒,它就是那座巍然耸立的楼阁。它见证了无数战争的洗礼,经历了无数的烽火硝烟。尽管历尽沧桑,但仍然无法摆脱那些关于历史的记忆和忧愁。窗外的山色如画,江水的声音似乎也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谁能像我一样,追随着羊仲子(羊叔子)的脚步,遥想那遥远的过去,寄托我们共同的希望和梦想,直到永远。
注释为:百战——经过一百场战斗的洗礼;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巍然——高耸入云的样子;峙——矗立;楼——指代抚州的高楼;烽火——战争的象征;劫——灾难和苦难;古今愁——从古至今的忧虑;山色——窗外的景色;当窗落——如同窗户一般洒落在窗外;江声——江水的涛声;抱郭——环抱着城市;流——流动;谁追——谁能跟随;羊叔子——羊仲子,古代传说中的隐士;遐想——想象;寄——寄托;千秋——长久的时间。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抚州拟岘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尽遐想。诗人以“百战孤城”开篇,不仅描绘了这座古城的孤独与坚韧,也暗示了它所经历的战争与磨难。而“巍然峙此楼”则进一步突出了这座建筑的雄伟与坚固,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接着,诗人通过“几经烽火劫”和“不尽古今愁”两个短语,表达了战争给这座古城带来的破坏和给人们心中留下的无尽忧愁。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忧伤之中,而是通过“山色当窗落”和“江声抱郭流”两句,将读者的视角引向窗外的自然景观和江水之声,这些自然元素仿佛成为了诗人情感的一种寄托和释放。最后,“谁追羊叔子,遐想寄千秋”这一句,诗人以羊仲子(羊叔子)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抚州拟岘台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