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相识,风流是我师。
才人多好色,仙史必能诗。
韵事传菱角,新声谱竹枝。
抟沙忽吹散,愁绝挂帆时。
诗句释义
1 六月上浣将赴金陵留别赵一臣 - 这是诗的标题,指的是诗人即将在六月初的某个时间去金陵(今南京)。”上浣”通常指农历的初五或初六。
- 一见如相识 - 形容与赵一臣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一见”表示初次见面,”如相识”表示感觉像旧相识。
- 风流是我师 - “风流”在这里指的是才子佳人的风范,而”是我师”表明诗人自认为有这种风范的导师。
- 才人多好色 - 这里的”才人”指的是具有才华的人,”色”在这里可能指女性的魅力或是对美的追求。
- 仙史必能诗 - “仙史”可能暗指神仙般的传说,”能诗”表明此人擅长作诗。
- 韵事传菱角 - “韵事”指的是有情趣的事情,”传菱角”可能是描述某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或艺术形式。
- 新声谱竹枝 - “新声”代表新的音乐或风格,”谱竹枝”是指以竹子为材料创作的歌曲或乐曲。
- 抟沙忽吹散 - “抟沙”是用手捧沙子的动作,这里可能比喻着某种无形的东西被突然吹散。
- 愁绝挂帆时 - “愁绝”表达了极度的忧愁,”挂帆”意味着扬帆起航准备离去,这里用来形容离别时的哀愁。
译文
六月之初我们相聚,仿佛旧友重逢般亲切,你的风采犹如风雅的师傅。
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沉溺于美色之中,而你必定能够创作出优美的诗歌。
那些富有诗意的活动和故事如同菱角一般传颂,新的声音和风格被谱入了竹枝的旋律中。
忽然之间,那些美好的事物似乎被风吹散,使我的心情变得无比忧愁,直到船帆高挂准备启程离开。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与赵一臣的相聚、交流和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同僚深厚的情感及对未来的不舍。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一见如相识”)、对比(“才人多好色”与“仙史必能诗”)以及象征(“韵事传菱角”和“新声谱竹枝”)。这些技巧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此外,诗中的关键词“才人”、“韵事”、“新声”等都富含深厚的文化意涵,使得整首诗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告别,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