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姚闲伯

我为妻兄事,君亦视我如兄,往复绸缪,骨肉奇欢真有此;
人谓子德优,孰肯怜人以德,死生寂寞,肺肠纯笃抑何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姚闲伯》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世悲痛与怀念的古风诗词。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背景:《挽姚闲伯》的作者是范当世,字无错,初名铸,号伯子,清代江苏南通州人。他以诗作见长,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范当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友情深厚的感慨。
  2. 诗歌内容:在这首诗中,范当世表达了对好友姚闲伯的深厚情感。他用“我为妻兄事,君亦视我如兄”来描绘两人之间如同亲兄弟般的亲密关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往复绸缪,骨肉奇欢真有此;人谓子德优,孰肯怜人以德,死生寂寞,肺肠纯笃抑何为。”这两句深刻地揭示了朋友间虽生死相隔却依旧互相牵挂的深情厚谊。
  3. 文学价值:作为古代文人的作品,《挽姚闲伯》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于友情、道德和生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范当世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范当世的作品还体现了文人对于传统美德的追求和对于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他的诗作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美,更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体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挽姚闲伯》作为范当世的代表作品,不仅是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它的阅读与分析,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关于人性、道德和友情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