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 同人望秋

斗大荒城,线长流水,西风乱颤秋杨。
微云里,新雁两三行。
过了茱萸节后,算只有、今日晴光。
登临久,江天欲暮,红树冷斜阳。
同君摅望眼,百年鸥鹭,几度沧桑。
便赤松而在,鬓发应霜。
况是无头没绪,才人意、多少悲凉。
渔歌起,樵歌答响,点点下牛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潇湘夜雨·同人望秋》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和诗人心境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范邃,字德机,号西楼,又号南湖,明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诗词原文:斗大荒城,线长流水,西风乱颤秋杨。微云里,新雁两三行。过了茱萸节后,算只有、今日晴光。登临久,江天欲暮,红树冷斜阳。同君摅望眼,百年鸥鹭,几度沧桑。便赤松而在,鬓发应霜。况是无头没绪,才人意、多少悲凉。渔歌起,樵歌荅响,点点下牛羊。
  3. 诗词解读: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所感所思。”斗大荒城,线长流水,西风乱颤秋杨”这几句,生动地刻画了一幅秋夜荒凉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诗中”过了茱萸节后,算只有、今日晴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而”同君摅望眼,百年鸥鹭,几度沧桑”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4. 文化影响:《潇湘夜雨·同人望秋》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的赞赏和流传,其深远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想也使其成为后世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资源。

《潇湘夜雨·同人望秋》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今的文化与情感,让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