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午日

昼静堂空,真肠断、今年角黍。
梁燕出、将雏母惯,吾何如汝。
叠起白云蚕茧碎,泼残红血榴花苦。
记前朝、新麦荐春盘,俄重午。
形共影,萧然处。
书与史,凄然取。
倘灵均犹在,应呼之语。
有恨泉台虚节冷,无情邻院传箫鼓。
恼娇儿、弱女镂蒲根,为龙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姑苏午日》是清代诗人吴锡麒的作品。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以下是对该诗的简单介绍:

  1. 作者:吴锡麒(1746-1818),字圣征,号谷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在清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吴锡麒工诗,与厉鹗、严遂成、王又曾、钱载、袁枚合称“浙西六家”,亦工骈文、散曲。他的诗歌作品以内容丰富、意境深远著称。
  2. 内容:在这首诗中,吴锡麒描绘了一幅热闹的端午节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佩艾簪蒲”和“笑儿女者番奇服”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欢庆的情景。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
  3. 主题:吴锡麒的《满江红·姑苏午日》不仅是对端午佳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述,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4. 艺术手法:吴锡麒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他还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5. 文化背景: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喝雄黄酒等习俗。吴锡麒在《满江红·姑苏午日》中对这些习俗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吴锡麒的《满江红·姑苏午日》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艺,也反映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和诗词的朋友们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