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偶题七首 其七

后园一树王戎李,结实累累若贯珠。
屈指春风几场醉,等闲看到碧成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偶题七首 其七》是清代诗人林朝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林朝崧,字俊堂,号痴仙,是台湾彰化县雾峰乡人。他出身于武功之家,父亲林利卿、族伯林文察及族兄林朝栋均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颇有战功。作为栎社的发起人和首任理事,他在台湾地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他的文学成就和对台湾文化的贡献使他享有盛誉。
  1. 诗歌原文
    后园一树王戎李,结实累累若贯珠。
    屈指春风几场醉,等闲看到碧成朱。

  2. 诗歌解析

  • 后园一树王戎李:此句描绘了后园中一棵结满果实的李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王戎李即李子,常用来象征果实累累。
  • 结实累累若贯珠:形容树上李子的丰满,仿佛一串珍珠般挂满枝头,强调了果实的数量之多和形态之美。
  • 屈指春风几场醉:“屈指”意味着可以数算,而春风则象征着温暖的气息和生长的力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仿佛能因春风而多次沉醉其中。
  • 等闲看到碧成朱:此处的“碧”指的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绿色,而“朱”则是成熟后的红色。诗人用“等闲”两字来形容这种自然景象的变化过程,意味着春天的景色变化无常而又美丽动人。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整首诗通过对后园李树的描写,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若贯珠”和“碧成朱”,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动感。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述传达给读者,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愉悦。
  • 语言简练:尽管诗歌中的意象丰富,但诗人的语言却异常简练,每句话都富有深意,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1. 历史背景
  • 台湾在历史上曾受到多国的统治和文化影响。从明朝开始,台湾就与中国大陆有着紧密的文化联系。到了清朝,台湾的文学活动更加兴盛,林朝崧等人的活动促进了台湾文化的发展。栎社的成立标志着台湾地方文学组织的形成,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1. 后世影响
  • 林朝崧的诗歌不仅在台湾本土受到赞誉,也受到了大陆读者的关注。他的诗作反映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为后人了解台湾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在现代,林朝崧的诗歌被收录在多种古诗词选集中,成为研究台湾文化和文学史的珍贵资料。

《暮春偶题七首 其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林朝崧以其精湛的诗艺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