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去大通久雨始晴治诗就毕 其三

君看象教但涂金,法教谁知个里深。
我为世尊还白净,何方能免一尘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大通二年春暮》。这首诗描绘了大通(今安徽六安)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在治乱中的感受。

首联“去大通久雨始晴治诗就毕”描述的是作者离开大通时已经很久下雨了,终于迎来了晴朗天气,因此开始创作诗歌。这里的“大通”可能指的是杜甫当时所处的地点或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

颔联“江流大野犹嫌阔,山入潼关不解平”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慨。杜甫通过对比长江和平原、高山与潼关,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观。

颈联“忆过展转不可作,春风相欺不出门”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春风似乎在嘲笑他,使他不愿出门,这反映了他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中的不安和忧虑。

尾联“我无多子忧不足,君看一树梅花发”表现了杜甫对自己家庭状况的担忧和对生活的态度。他担心自己没有多少孩子(可能是经济原因),同时欣赏家中梅花的盛开,暗示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了杜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希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