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中一卷荆溪诗,拂拭船窗得暂披。
不道霞光侵漆几,忽看赤鲤出清池。
舟中读诚斋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读诚斋诗》是清代诗人林旭的作品。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作者介绍:林旭,字暾谷,号晚翠,清福建侯官人。光绪十九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倡闽学会,并助康有为开保国会。百日维新期间,他与康有为等一同参与政治改革活动。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氛围。
诗歌原文:《舟中读诚斋诗》全诗如下:
装中一卷荆溪诗,拂拭船窗得暂披。
不道霞光侵漆几,忽看赤鲤出清池。文化背景:《诚斋集》是赵蕃的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林旭通过阅读这些诗作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慰藉。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行为显得格外珍贵,也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艺术特色:《舟中读诚斋诗》展现了林旭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社会影响:林旭的这首诗在历史上并未广泛流传,但在文学史上具有其独特地位。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一种体现,也是那个时代文化氛围和个人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朝末年的文人生活和心理状态。
《舟中读诚斋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与内心宁静的诗,更是连接古今文人情怀的一个桥梁。它展示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