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 其十五

能排元美惟熙甫,稍近昌黎只穆修。
二子苦甘微有会,一时毁誉竟何忧。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
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十自寿其十五”是清代文学家林纾所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林纾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展现了他的文人风采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林纾(1859年-1923年),字畏庐,晚号畏庐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他在清末民初时期活跃,对中国的文化事业有着重要影响。
  • 文学贡献:林纾以其精湛的古文功底和翻译工作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创作同样出色,尤其在词曲领域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深受后人赞赏和传颂。
  1. 诗词原文
  • 能排元美惟熙甫,稍近昌黎只穆修。
  • 二子苦甘微有会,一时毁誉竟何忧。
  •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
  • 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
  • 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
  •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
  • 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
  1. 诗词鉴赏
  • 艺术风格:林纾的诗作以简洁明快见长,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雅。他的诗歌往往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 主题思想:在《七十自寿其十五》中,林纾不仅记录了自己的生平经历,还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平衡。
  • 艺术特色:林纾的诗作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但在内容上又有所创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思考。

林纾的《七十自寿其十五》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生活态度的作品,更是一篇反映时代风貌和作者个人哲学思考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林纾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