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排元美惟熙甫,稍近昌黎只穆修。
二子苦甘微有会,一时毁誉竟何忧。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
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

【译文】 能够超越元美只有熙甫,稍微接近昌黎只有穆修。二子甘苦微有体会,一时的毁誉又有何愁? 终身恨没有及时领悟神韵,开始下笔时就知道躲避刻镂。四十年来炉火的火候,不偏刚处岂是偏柔?

注释: 元美:指杨万里《诚斋集》。熙甫:杨万里字。穆修:宋人,与杨万里同为江西派诗人。二子:指杨万里的两个儿子,名铸、锡。神味:指诗歌的神韵。镂:雕刻,刻镂,这里指雕刻。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冬至十五年(1188)春,当时杨万里已62岁,在江西上饶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此诗是作者自题其诗的绝句,以自娱自慰之意抒写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理解。首联两句说:我排元美的诗只有熙甫,稍近昌黎只有穆修。元美即杨万里,昌黎即韩愈。熙甫即杨万里的儿子杨铸,穆修即杨万里的儿子杨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诗歌能超过元美只有熙甫,稍近昌黎只有穆修。意思是说我的诗歌能超过元美只有熙甫,稍近昌黎只有穆修。这是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的意思是说稍近昌黎只有穆修,说明我与昌黎韩愈相比还相差甚远,但比熙甫杨铸却高些。“稍近”二字用得极为巧妙。第三句的意思是说二子甘苦微有体会,说明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批评很虚心。“甘苦”,指自己的甘苦经历,也指自己的作品。“微有体会”指对作品的体会还不很深,还有待提高。第四句的意思是说一时的毁誉又有何愁,意思是说对自己的评价不必太在意,只要努力创作,总会得到认可和欣赏的。这是第四句的意思。“一时”二字用得极其准确,它是指作者的诗歌刚刚发表不久。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说终身恨没有及时领悟神韵,开始下笔时就知道躲避刻镂。“终身”二字用得极其准确,它是指作者一生都在写作,但总是不能领会到诗歌的神韵。“下手深知避镂锼”,意思是说要开始下笔时就知道躲避刻镂。“镂”指雕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开始下笔时就知道躲避刻镂,也就是说要避开雕琢修饰,写出自然朴素的作品。第五句的意思是说四十年来炉火的火候,不偏刚处岂是偏柔。“炉火”比喻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才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四十年中炉火的火候,不偏刚处就是不偏柔。意思是说四十年的磨砺,使作者的才华更趋成熟。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淳熙十四年冬天到十五年春天写的自题诗。诗的前两联说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后两联则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自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