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宿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绮语早除名士习,画楼宁负美人恩。
世惟解事方循分,行果知难敢放言。
心折竹溪名父子,从他闽洛溯渊源。

注释:

1 七十自寿 其三:这是作者在七十岁时所作的自题诗。

  1. 不留宿孽累儿孙:不让自己过去的罪孽拖累子孙。
  2. 不向情田种爱根:不在感情的田地上播种爱的种子。
  3. 绮语早除名士习:早些去除文人墨客的华丽辞藻。
  4. 画楼宁负美人恩:宁愿失去美人的恩宠,也不做违背良心之事。
  5. 世惟解事方循分:世上只有懂得事情的人才会遵守规矩。
  6. 行果知难敢放言:行为的结果和难度是难以预料的,因此不敢轻易发表言论。
  7. 心折竹溪名父子:心中佩服竹林溪边两位贤明的父亲。
  8. 从他闽洛溯渊源:跟随他们追溯源头,了解历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七十岁时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及对子孙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过去行为的总结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德和人生智慧。

“不留宿孽累儿孙”反映了诗人对子孙的深深关爱,希望他们能够远离自己的罪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体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重视以及对后代的爱护。

“不向情田种爱根”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律精神。他深知情感世界的复杂和多变,因此不愿意在情感的田地里播种爱的种子,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体现了他的理智和克制,也是一种成熟的处世之道。

“绮语早除名士习”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过去华丽辞藻的批判。他认为,只有去掉那些华丽的言辞,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这也是他自我修养的一种体现,通过摒弃华丽词藻,展现出了他真实的一面。

“画楼宁负美人恩”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操守的坚守。他宁愿失去美人的恩宠,也不做违背良心之事。这表明了他的正直和坚定,也体现了他对道德底线的坚守。

“世惟解事方循分”则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他认为,只有懂得事情的人才会遵守规矩,这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理解和维护。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行果知难敢放言”则是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他认为,行动的结果和难度是难以预料的,因此不敢轻易发表言论。这是一种对自己言行谨慎的态度,也是对他人尊重的表现。

最后两句“心折竹溪名父子”与“从他闽洛溯渊源”则是一种赞美之情。他钦佩竹林溪边两位贤明的父亲,同时也表示要追寻他们的源头,了解历史的脉络。这既是对祖先的敬仰,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