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供养御书鲜,一道纶音落九天。
槁项幸从遗老后,剜心欲献圣人前。
惜逢颓运如今日,恨不沙场死壮年。
得傍皇居臣愿遂,移家争忍出幽燕。
【注释】
①烟云供养:指朝廷恩遇。御书:皇帝的诏书。鲜:美好。一道纶音:指皇帝的诏书。落九天:传至九重天,即传到皇帝那里。
②槁项:枯瘦的脑袋。幸从遗老后:有幸追随在先贤之后。遗老:指前朝的旧臣。
③剜心欲献,沙场死壮年:意谓愿为皇上捐躯沙场,以报皇恩。剜心,形容决心之切。
④颓运:指国家衰亡的命运。如今日:指当今之时。
⑤恨不:怎不。沙场:指战场。
⑥争忍:怎舍得。幽燕:指今河北一带,古代称燕国。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作品,作于大历二年(767)。诗题“自寿”,表明这是杜甫为自己写的一首诗歌,用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对前途命运的感慨。诗人一生坎坷不平,屡遭挫折,但他始终关心时局,忧国忧民。这首诗便是他在晚年对自己遭遇和抱负的总结,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七十自寿”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开头两句。诗中说:“念昔初蒙国恩光,坐令四海隔风尘。”意思是回想当年自己受恩遇而未能尽忠报国,致使天下生灵涂炭,饱受战乱之苦。这两句话与诗题“自寿”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早年未能为国尽忠的内疚感。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诗中写到:“五十年间同笔砚,曾批给事五封书。”这表明诗人在晚年仍然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希望能够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现实却是残酷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也流露出了深深的忧愁和无奈。他写道:“朽骨幸从遗老后,剜心欲献圣人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他担心自己这样的老将,无法再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只能遗憾地离开。
诗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相反,他认为只要自己有心,就能够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写道:“得傍皇居臣愿遂,移家争忍出幽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他认为,只要能够跟随在皇帝身边,为国家效力,那么无论身处何方都是值得的。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诗中既有他的自信和乐观,也有他的无奈和失望,但无论如何,都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深深爱意和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