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供养御书鲜,一道纶音落九天。
槁项幸从遗老后,剜心欲献圣人前。
惜逢颓运如今日,恨不沙场死壮年。
得傍皇居臣愿遂,移家争忍出幽燕。
七十自寿 其十
介绍
“七十自寿 其十”并非指某部特定文学作品,而是林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诗人对自己人生七十年岁月的感慨与自省之作,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命衰老时的无奈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下对《七十自寿诗·其十》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七十自寿诗·其十》的作者是清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林纾。林纾(1852-1924)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还涉猎散文、小说等文学领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林纾的作品多带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他通过文学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表达了对传统礼教束缚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关切。
诗作原文:《七十自寿诗·其十》原文如下:“烟云供养御书鲜,一道纶音落九天。” “槁项幸从遗老后,剜心欲献圣人前。” “惜逢颓运如今日,恨不沙场死壮年。得傍皇居臣愿遂,移家争忍出幽燕。”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内心的苦闷与挣扎。通过诗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以及对当前困境的哀叹。
艺术特色:《七十自寿诗·其十》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色。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个人的感慨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如“烟云供养御书鲜”,既表现了诗人对朝廷恩宠的羡慕,也隐含了自己地位微末的无奈;“一道纶音落九天”,则表达了皇帝垂青的荣耀感。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作品影响:《七十自寿诗·其十》作为林纾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现代价值:《七十自寿诗·其十》不仅是研究林纾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也是理解清代文人心态和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七十自寿诗·其十》不仅仅是一首诗的简单呈现,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社会乃至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