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杂感 其四 (乙卯)

寒风吹林木,萧萧不忍听。
昔年亲与友,今日半凋零。
我忆陈无已,壮岁能穷经。
据案探坟典,永昼长掩扃。
秋风欣折桂,鹏方奋南溟。
讵期寿不永,赍志归幽冥。
忆我初定婚,其时始十龄。
岳翁黄叔度,一面眼垂青。
相随侍京邸,训诲时亲聆。
贤梓更爱我,感之常镌铭。
泰山忽然颓,恸哭思仪型。
别来曾几时,音讯方欣聆。
岂料溘然逝,身后遗伶仃。
复忆高达夫,玉树立亭亭。
训我以正语,如钟警梦醒。
一朝相永诀,延寿无参苓。
只今顽钝时,谁复为磨硎。
古人去已远,知己如晨星。
夜深思颜色,悲风吹素屏。
魂兮不可招,怀旧心怆恻。
涕泗流泠泠,枫林青复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杂感其四》是清代诗人林占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林占梅(生卒年不详),字子山,晚号寒樵,广东嘉应人。他是一位清朝时期的文人,以诗名于世。林占梅的一生经历了不少风浪,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1. 诗歌原文
    寒风吹林木,萧萧不忍听。昔年亲与友,今日半凋零。我忆陈无已,壮岁能穷经。据案探坟典,永昼长掩扃。秋风欣折桂,鹏方奋南溟。讵期寿不永,赍志归幽冥。忆我初定婚,其时始十岁。

  2. 诗歌内容解读

  • 寒风吹林木:这句开篇即用“寒风”来描绘自然环境的严酷,象征着诗人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辛酸。
  • 萧萧不忍听:这里的“萧萧”形容风声,传达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不忍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戚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 昔年亲与友,今日半凋零:诗人通过对比昔年和朋友的亲密无间与如今朋友凋零的现状,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我忆陈无已:陈无已是诗人友人的名字,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曾经才华横溢的朋友。诗人回忆起这位朋友年轻时的学识和才情,感叹岁月流转,人事已非。
  • 壮岁能穷经:这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的学习态度和成就的回忆,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
  • 秋风欣折桂:这里的“秋风”可能象征着收获的季节或是某种机遇。“折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科举考试的成功,意味着荣耀和成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挫折的不甘。
  • 鹏方奋南溟:鹏鸟展翅向南飞翔,比喻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的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这反映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 讵期寿不永,赍志归幽冥:诗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他希望自己的志向能够传承下去,即使最终归于尘土,也不失为一个有追求的人。
  • 忆我初定婚,其时始十岁:这句回忆了诗人年轻时的爱情经历,那时他还是个孩子,爱情对他来说充满了纯真与美好。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旧之情。
  1. 文学价值与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林占梅的《岁暮杂感其四》创作于清末,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中的“轮转坤舆急景催”、“驿远江南梅未落”,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诗人的个人感受。
  • 表达个人情感:诗中的许多句子如“寒风吹林木,萧萧不忍听”、“我忆陈无已”,直接表达了林占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青春的怀念。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反映文人情怀:作为清代文人,林占梅的诗歌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典型特征,包括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对社会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1. 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
  • 清末社会现状:清末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林占梅的诗歌反映出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个人情感。
  • 文化传承:虽然林占梅生活在清朝末年,但他的诗歌中仍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1. 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
  • 使用象征与典故:林占梅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典故,如“秋风欣折桂”中的“桂花”和“折桂”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用以象征荣誉和成功。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读者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和感受诗歌的主题。
  • 情感真挚动人:林占梅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他通过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使读者能够轻易地与他产生共鸣。这种情感的真挚是林占梅诗歌的一大特色。
  • 结构安排巧妙:林占梅的诗歌在结构上通常较为紧凑,每句诗都能够独立成章,同时又相互关联。这种结构上的巧妙安排使得整首诗既有层次感又易于理解。
  1. 现代应用与影响
  • 文学研究价值:林占梅的《岁暮杂感其四》作为清代文学作品,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教育意义:林占梅的诗歌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 文化传播:林占梅的作品通过各种媒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1. 个人建议
  • 学习林占梅的诗歌时,建议深入研读并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 尝试将林占梅的诗歌与其他清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影响。这样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化对清代文学的认识。
  • 阅读其他现代学者关于林占梅及其作品的研究文章或评论,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关于林占梅及其诗歌的洞见。
  • 可以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模仿林占梅的风格或采用类似的主题和手法,以培养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审美情趣。

林占梅的《岁暮杂感其四》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社会的风貌和个人情感,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