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风动地来,岁月暮何速。
近事不忍闻,世途尤窘蹙。
中原苦甲兵,元气犹未复。
又加警报频,北顾悲蒿目。
当兹岁暮时,天寒闻野哭。
造化本仁慈,劫运何杀肃。
天王原圣明,荒裔同滋育。
肉食无远谋,临事乃退缩。
愧我无寸权,庸才复碌碌。
愤来学渐离,悲歌自击筑。
岁暮杂感 其一 (乙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杂感其一》(乙卯)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诗中的“近事不忍闻,世途尤窘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时局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具体介绍如下:
时代背景:诗作创作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甲午战争后的屈辱使得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面对列强的侵略,国内战乱不断,民生凋敝。
作者情感:诗中“岁暮”二字直接揭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岁月的流逝。诗人通过“极目寒山落照迟,边风猎猎捲牙旗”,形象地描绘了冬季边陲的寒冷与荒凉,同时反映出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困苦。
政治忧虑:“中原苦甲兵,元气犹未复。”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战事连连,国力未振,民生艰难。而“又加警报频,北顾悲蒿目”则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忧虑,因为频繁的战争和不断的警报预示着国家危机的加剧。
文化关怀:虽然诗篇主要表现了对国家时局的担忧,但诗人也不忘表达对文化的关怀。“肉食无远谋,临事乃退缩”这句批评了那些只知享乐、不顾国事的官僚,而“天王原圣明,荒裔同滋育”则表达了诗人对贤君圣明治理下的希望,认为即使在偏远之地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滋养。
自然描写:诗中的自然景象如“寒山落照迟,边风猎猎捲牙旗”等,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也象征着国运的衰退和时代的变迁。
《岁暮杂感其一》不仅仅是一首反映时局的悲愤之作,更是一首寄托了诗人深沉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背景的回顾,可以深刻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