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游兴诗联

薇省早抽簪,忆卅年键户独居,清品咸推无玷玉;
枌乡常设帐,怅五集编诗未就,萧辰忽折后凋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游兴诗联》是林则徐创作的对联,由“薇省早抽簪”和“枌乡常设帐”两句组成,表达了他对于岁月流逝、功名未就的感慨以及对于家乡的眷恋和怀念。以下是关于《挽游兴诗联》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及作者信息
  • 创作时间:《挽游兴诗联》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记载,林则徐曾在其任江苏巡抚期间,与张师诚有过一段深厚的友谊,后来张师诚不幸去世,林则徐对此深感悲痛。
  • 作者生平: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石麟、少穆,福建闽侯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历任江苏巡抚、潮广总督等职,有《云左山房词钞》一卷传世。
  1. 文学价值
  • 对联形式:《挽游兴诗联》采用对仗工整、韵味悠长的楹联形式,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联创作的高超技艺。
  • 情感表达:通过对“薇省早抽簪”和“枌乡常设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以及对朋友离世的哀悼之情。
  • 文化内涵:林则徐作为清朝晚期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历史见证和文化反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薇省早抽簪”中“薇省”指的是朝廷,“早抽簪”意味着早早辞官归隐,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清静生活的态度;“枌乡常设帐”则是指家乡,“常设帐”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忆卅年键户独居,清品咸推无玷玉”与“怅五集编诗未就,萧辰忽折后凋松”,展现了作者在功成名就之际,却因友人离去而倍感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1. 文化意义
  • 时代背景:林则徐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面对国家危机,他主张禁烟、抗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 社会影响:《挽游兴诗联》作为林则徐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政治动态。

林则徐的《挽游兴诗联》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历史变革和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