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思何武留遗爱;死孝王戎本至情。
挽江之纪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江之纪联》是林则徐的作品,并非由程寿保、范尧夫、包延祺等人创作。林则徐的这首诗作以其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作者介绍: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年自号石屋老人,清朝末期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不仅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抗英英雄、民族英雄,还以“虎门销烟”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文作品广泛流传,其中《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尤为人所熟知,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诗作原文:去思何武留遗爱,死孝王戎本至情。台馆式前型,溯中外回翔,直节清严犹在望。藩屏联宦辙,怅老成徂谢,名贤言行未终编。卓哉袭侯,九年游历,中外垂名,父老切讴恩,望断大江南北。邈矣少保,廿载缵承,后先济美,君民深感叹,痛兹柱石倾颓。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传达了作者对忠诚、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诗中的“去思何武留遗爱,死孝王戎本至情”,展现了对忠臣义士的怀念之情;“台馆式前型,溯中外回翔,直节清严犹在望”,则是对那些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形象的缅怀。诗中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如“藩屏联宦辙,怅老成徂谢”反映了对前辈官员的敬仰和对其离世的哀伤。最后两句“卓哉袭侯,九年游历,中外垂名,父老切讴恩,望断大江南北”更是赞扬了一位忠臣在外为国为民所树立的巨大声誉。
可以看出《挽江之纪联》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历史文献。林则徐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展示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林则徐个人的才华和思想,也成为了后世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