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金玉兰联

欲将叹凤嗟麟意;来吊生龙活虎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金玉兰联》是清末近现代初的一副著名名联。这副对联由易顺鼎所撰,旨在悼念一位京剧演员金玉兰,她在正阳门外某剧场演《玉堂春》时不幸染时疫不治而亡。下面将详细探讨这副对联:

  1. 对联背景
  • 创作时代:易顺鼎创作的《挽金玉兰联》属于清末近现代初时期。
  • 作品主题:此联以挽歌的形式纪念金玉兰之死,表达了作者对其艺术成就和不幸遭遇的哀悼。
  • 文化影响:作为京剧界的名旦,金玉兰在民初时期享有盛誉,其逝世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1. 对联内容
  • 上联解析:“欲将叹凤嗟麟意” 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意为感叹凤鸣麒麟,此处指代了对金玉兰艺术才华的赞叹。
  • 下联解析:“来吊生龙活虎人” 则取自《后汉书·张衡传》,意为来探望像生龙活虎般的壮士,这里喻指金玉兰生前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
  • 整体意义:整副对联既表达了对金玉兰艺术生涯的怀念,也寄托了对其不幸离世的哀伤。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对联与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文学贡献:易顺鼎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历史评价
  • 文学鉴赏:这副对联被认为在句式、用典、修辞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处理方式,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
  • 历史评价:易顺鼎的这副对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视为对联创作的典范之一。
  1. 文化意义
  • 传统与创新:这副对联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的结合,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新的表达形式,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范例。
  • 社会影响:通过对金玉兰的挽联,不仅展示了对联艺术的魅力,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艺术人物的关注和支持。
  1. 艺术特色
  • 对联形式:这副对联严格遵循中国传统对联的形式和韵律,字词选择考究,对仗工整。
  • 情感表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切的情感和对逝者的哀悼。

《挽金玉兰联》不仅是一副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见证。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之美,还展示了作者易顺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对联艺术以及京剧文化的人来说,这副对联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和学习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