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人海内住山翁韵

敢叨海内住山翁,无用何妨立下风。
竹榻稳眠鼾似虎,松桥闲眺杖如龙。
白摇绝壁千寻瀑,青惜当门三四峰。
满架琅函看不尽,啼残黄鸟碧萝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友人海内住山翁韵》是清代诗人宗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宗泰是清代浙江平湖人,俗姓缪,字白山,号古笠。他后主径山高庵,自称高庵道人,喜作狂草或小画,工诗。
  • 作品来源: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宗泰的晚年所作,反映了他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感悟。
  1. 主题内容
  •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描绘竹榻稳眠的鼾声、松桥闲眺的杖影、白摇绝壁的瀑布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恬淡。
  • 人文情怀:尽管宗泰自谦为“无用”之人,但他并不避世,而是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身处世之道。诗中的“立下风”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接受和赞赏。
  1. 艺术特色
  • 用词精准:宗泰在诗歌的运用上极尽细腻,如“白摇绝壁千寻瀑”、“青惜当门三四峰”等句子,都极具画面感,使得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
  • 意境深远: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通过这些自然元素传达了一种超脱尘嚣、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清朝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人研究清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教育意义:《次友人海内住山翁韵》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致的艺术表现,对于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次友人海内住山翁韵》不仅是宗泰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略到清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沉情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