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思双径,苕溪取道还。
十年劳梦寐,两度到苓山。
庭柏依然古,苔花似旧斑。
近闻双诏下,何处有人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春日思双径,苕溪取道还。
十年劳梦寐,两度到苓山。
庭柏依然古,苔花似旧斑。
近闻双诏下,何处有人闲。
《苓山夜话》是清朝诗人宗泰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作于清康熙年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春天时节回到曾经熟悉的双径,感叹时间流逝,十年来始终未能忘怀对故乡的思念,两度回到苓山的情景。同时,诗人对庭中的柏树和苔花都产生了深深的感慨,仿佛它们也在默默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还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通过描述庭柏和苔花等细节,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将自然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的表达手法,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十分常见,也是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诗中的许多意象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例如,“近闻双诏下”可能指的是朝廷下达的征召令,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文人的命运多舛。这些历史事件和时代背景为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深度和广度,使其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
《苓山夜话》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融合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次难得的文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