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题家书锄侄维城小揖山楼诗稿

生小才名大。
日消磨、左图右史,等身环坐。
触拨灵机成一片,好句劈空飞坠。
肯收取、前人馀唾。
吟罢莫愁无伴侣,有阿兄慈母同商可。
还更与、相酬和。
一编在手宵忘卧。
尽几多、俗情轣辘,休来烦琐。
我亦幼年耽此癖,小际居然胜我。
总不放、光阴闲过。
方寸有苗凭酝酿,看笔花、艳里心花吐。
开不断、香千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 题家书锄侄维城小揖山楼诗稿》是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律。此作创作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春,当时黄遵宪在台湾台北的东宁街创办“时务学堂”,并任监督。这首诗通过题赠家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身处异地却心系故土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全诗如下:

金缕曲·题家书
锄侄维城小揖山楼诗稿
黄遵宪
海国何曾识大猷,一纸家书抵万牛。
我欲从君论世味,不辞更上层楼头。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黄遵宪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活跃在中国近代史舞台上,他积极参与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是一位具有深厚爱国情怀的思想家和改革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黄遵宪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被迫离开了祖国,远赴海外。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遵宪写下了这首《金缕曲·题家书》。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中的“一纸家书抵万牛”形象地描绘了家人书信的珍贵与重要,即使千里之遥,一封家书也足以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心。而诗人想要通过家书来交流思想,探讨世事,更是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人在诗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惧艰辛、勇往直前的决心。他说:“我欲从君论世味,不辞更上层楼头。”这句话意味着他要像登上高楼一样,不断攀登,追求真理,探索世间的真相。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也是黄遵宪作为一位爱国志士的真实写照。

《金缕曲·题家书》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