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王思窒药塘诗稿未得其名

古人不求知,学只如渴饥。
录诗不书名,意本以自怡。
伊余慕斯人,恨不生同时。
诗中有性情,高风俨可思。
虽则名不存,其人宛在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录王思窒药塘诗稿未得其名’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与韩荆州书》。这首诗是李白写给时任荆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荆州长史韩朝宗(一称韩朝)的一封书信,目的是请求引荐。李白在信中自称为“不遇”,即没有遇到赏识他的知音,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和迫切希望得到引荐的愿望。

李白在信中描述了他在长安的生活和创作情况,同时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才华被认可的渴望。他提到自己“五岁诵六甲”,即从五岁开始学习诗歌,并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表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能够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尽管李白有着卓越的才华,但他在长安的生活并不顺利。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他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认可,只能在一些小地方谋生。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加渴望得到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这封信中,李白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才华被认可的渴望。他提到了自己在长安的生活和创作情况,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录王思窒药塘诗稿未得其名’这句话体现了李白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才华被认可的渴望。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