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山村学

山水环滁启后贤,高悬绛帐检残编。
有亭自古名丰乐,此地从兹起诵弦。
鹿洞教循唐李渤,龙门学溯宋伊川。
公家桃李花争发,海内儒宗重薛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滁山村学》是周恩澍创作的一首充满文化韵味的诗歌,它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滁山村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尚未明确,但可以推断它是在清朝中后期。因为周恩澍在咸丰二年(1852)科举及第,并在清朝晚期担任了多个教育和文化职务。
  2. 作者生平:周恩澍,字春涛,清宜兴人,少时酷爱学习,为文卓荦,尤工俪体。咸丰二年科举及第,曾充咸安宫教习,考取国子监学正。唐训抚皖时,聘他办文案,改保知县。他的文学成就和教育背景为创作这首《滁山村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诗歌内容:《滁山村学》通过描绘滁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诗中的“高悬绛帐检残编”意味着这里曾是古代学者讲学的场所,“有亭自古名丰乐”则指出了这个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4. 诗歌风格:周恩澍的诗歌以典雅著称,他的作品中常见对仗工整、意蕴深远的特点。《滁山村学》作为其中的佳作,同样体现了这种典雅的风格,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和敬意。

《滁山村学》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自然与文化,使得读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温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