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现宰官身,成佛当先谢灵运;
未除文字障,后生合是韦苏州。
代赵训导师挽黄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赵训导师挽黄丈》是清代诗人周家禄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而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追求精神升华的情感境界。
周家禄,字彦升,号奥簃,是江苏海门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而且在官场上也颇有成就。同治九年,周家禄以优贡的身份官至江浦县训导。他擅长词章,同时涉猎考据、校刊之学,显示了其博学多才的一面。后因入吴长庆幕,跟随军部前往朝鲜,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外交经历,也为他的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深度。
诗中“曾现宰官身,成佛当先谢灵运”一句,借用东晋时期谢灵运的故事,意在表达一种通过个人修行达到精神升华的理想状态。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热情赞美而闻名。通过将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与谢灵运相联系,诗人可能希望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思考。
另一句“未除文字障,后生合是韦苏州”则可能是在引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故事。韦应物以其清幽淡泊的风格著称,被后人誉为“韦苏州”。这句诗可能是在勉励或悼念那些尚未完全摆脱世俗纷扰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如同韦应物一样,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代赵训导师挽黄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悼亡诗,它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颂,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周家禄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亮点,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