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行近。
讶凉伞万重,阴连无尽。
黛色浮空,樛枝拂地,幽赏驿程徐引。
悄然翠烟霏处,乍觉尘襟清润。
晚风峭,恍鸾吟吹下,瑶天笙韵。
曾问。
来雁否,衡岳片云,不许南飞趁。
何意征人,身轻一羽,却向玉簪留印。
望中五钗承盖,定有仙灵栖稳。
上元字,但眠蚕谁寄,悠悠芳讯。
喜迁莺 全州迤南古松夹道,连属百余里,苍云满天,元鹤欲下,此行为不负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迁莺》是一首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全州迤南古松夹道、连属百余里,苍云满天,元鹤欲下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词的上阕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首先,词人用“全州迤南”这一地理位置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接着,“古松夹道”,形象地描绘出古松挺拔如卫士般守护着道路两旁,增添了一种庄重而宁静的气氛。然后,“连属百余里”,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展现出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古松,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最后,“苍云满天”,以天空中的云朵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高远、空旷的意境,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词的下阕则转向人的情感体验。首先,“元鹤欲下”,以元鹤比喻词人自己,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由飞翔的渴望和向往。接着,“此行为不负矣”,表明词人决心追随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不辱使命。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
《喜迁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这首词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