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磬隔花闻,清梵如尘,惜惜别院悄无人。
燕子不来春又去,立到黄昏。
芳草最愁君,埋了罗裙,可怜眉黛已无痕。
曾是旧时帘底月,如此销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幽磬隔花闻,清梵如尘,惜惜别院悄无人。
燕子不来春又去,立到黄昏。
芳草最愁君,埋了罗裙,可怜眉黛已无痕。
曾是旧时帘底月,如此销魂。
浪淘沙·偕叔平过增寿寺别院,叔平指其姬人瘗处,为赋一解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宋代词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宁静与女子的墓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的介绍:
诗词原文:
幽磬隔花闻,清梵如尘,
清清别院悄无人。
翠钿埋香骨,玉钗埋宝靥,
惜惜别院悄无声。
作者简介:周祖同,字子美,号竹溪道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其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牌介绍:《浪淘沙》,又名《浣溪沙》、《醉桃源》等,是一种词牌,属于小令体裁,以其短小精悍著称。词牌名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浪淘风卷残云起”,用以形容词曲的起伏跌宕。
诗歌赏析:
可以看到周祖同的这首《浪淘沙》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而是融合了自然景观、人文情怀以及哲学思考的艺术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独特感悟。这首词不仅值得细细品味,更应深入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