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 水仙花

楚泽芳兰天秀。恁捐袂江波悽愀。
相怜缟袂寒生后。浑不是梅花三九。
水清石见莹无垢。照月地小莲冰透。
从他野鹿衔花走。忍消瘦仙心依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林春·水仙花》是近现代诗人沈曾植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沈曾植的生平:沈曾植,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等,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等。他生于清咸丰元年(1850年),卒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的重要学者和文化人。他的诗词创作以诗为主,兼及骈文、词曲等,在文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楚泽芳兰天秀。恁捐袂江波悽愀。相怜缟袂寒生后。浑不是梅花三九。水清石见莹无垢。照月地小莲冰透。从他野鹿衔花走。忍消瘦仙心依旧。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上林春·水仙花》中的“楚泽芳兰天秀”描写了水仙花盛开的景象,其美丽如天上的芳兰一般。接着,通过“恁捐袂江波凄愀”、“相怜缟袂寒生后”,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画面。
  • 意象运用:“水清石见莹无垢”与“照月地小莲冰透”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水仙花的清纯之美。其中,“水清石见莹无垢”形容水质清澈透明,能够看见水中的石头;“照月地小莲冰透”则描绘了月光下的水面映衬出小莲花瓣,如同冰雕般晶莹剔透。
  •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对水仙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保持高洁心境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两句“从他野鹿衔花走。忍消瘦仙心依旧”,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在纷扰之中,仍旧保持着那份清高与不减的仙心。

《上林春·水仙花》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作为研究古代文学、了解近代诗人沈曾植以及欣赏传统诗词艺术的宝贵资料,这首作品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