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二月寒长晦,懒起支筇雪未晴。
不信野桥催柳放,已看春草过墙生。
香烧碧笋溪鱼美,响落银瓶竹叶清。
赖得此身仍健在,暮年书史最关情。
寄从子良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从子良诒》是清代诗人沈进的一篇古诗,全文如下:杜门二月寒长晦,懒起支筇雪未晴。不信野桥催柳放,已看春草过墙生。香烧碧笋溪鱼美,响落银瓶竹叶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作者介绍:《寄从子良诒》的作者是沈进,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沈进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作品原文及赏析: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杜门二月寒长晦,懒起支筇雪未晴。不信野桥催柳放,已看春草过墙生。香烧碧笋溪鱼美,响落银瓶竹叶清。”诗中,“杜门二月寒长晦”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二月的冬天,门内杜门不出。“懒起支筇雪未晴”表现了诗人因寒冷天气而不愿起床的景象。“不信野桥催柳放,已看春草过墙生”两句则生动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柳树发芽,春草覆盖墙壁。最后两句“香烧碧笋溪鱼美,响落银瓶竹叶清”更是通过食物和声音的描写增添了诗中的生动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沈进的这首诗是在他杜门不出的二月所作。当时正值寒冬,大雪封门,诗人选择在这个时期创作,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冬日严寒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期待春天的到来。这种独特的创作背景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寄从子良诒》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诗作品,更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情感丰富、富有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沈进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