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知不远,缘暑漫停茵。
旧寺僧何在,征途老易亲。
柳低堪系马,萤细只依人。
无事问禅榻,浮云久此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山城知不远,缘暑漫停茵。
旧寺僧何在,征途老易亲。
柳低堪系马,萤细只依人。
无事问禅榻,浮云久此身。
《宿信阳山寺》是清朝沈棻的作品,而非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沈棻,字子佩,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社会风貌。《宿信阳山寺》这首诗作于清朝乾隆年间,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寺庙的宁静与超然的向往。
诗中描述的是作者在炎热的夏季,因暑气而停歇在信阳附近的一座古寺中的所见所感。诗句“山城知不远,缘暑漫停茵”描绘了山城的近在咫尺,以及因为暑气而停下脚步的情景。接下来,“旧寺僧何在,征途老易亲”表达了对过去寺庙僧人的怀念和对旅途的感慨,因为长时间的行走,使得旅途变得熟悉而亲切。“柳低堪繫马,萤细只依人”则展现了夜晚时分,柳树垂下的枝条可以系马,萤火虫的光点缀着周围的环境,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最后两句“无事问禅榻,浮云久此身”,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态度,选择在禅床上静坐,让心灵暂时远离尘嚣。
《宿信阳山寺》是一首表现旅途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抒发的诗歌。通过沈棻的笔触,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文人在旅行途中所追求的心灵寄托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