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叹五首 其五

吾皇仁如天,湛恩垂涣汗。
旧税与新租,全蠲岂惟半。
小民一岁间,县门踪迹断。
奈何奉行者,天语敢轻玩。
公然肆追呼,不顾人愁叹。
况此遭凶荒,岂能免逋窜。
长歌《舂陵行》,千载思浪漫。
元结称浪叟,亦称漫叟,《舂陵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水叹五首 其五》是清朝沈树本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沈树本,字子开,号梅坡,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
  1. 诗歌原文
    吾皇仁如天,湛恩垂涣汗。
    旧税与新租,全蠲岂惟半。
    小民一岁间,县门踪迹断。
    奈何奉行者,天语敢轻玩。
    公然肆追呼,不顾人愁叹。
    况此遭凶荒,岂能免逋窜。
    长歌《舂陵行》,千载思浪漫。
    元结称浪叟,亦称漫叟。

  2. 诗歌解读

  • 对国家的担忧:诗中的“吾皇仁如天”表明了诗人对皇帝的敬仰和信任。皇帝的仁德如同天空一般宽广,能够普惠天下。然而,诗人紧接着指出皇帝的宽厚政策并未完全落实到民间,这反映出诗人对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不公感到忧虑。

  • 对民生的同情:“旧税与新租,全蠲岂惟半。”这句话反映了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后却难以避免被官府征收税收的现象,即使是减免的税款也仅是部分减轻负担。这不仅揭示了当时税收体系的不完善,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难。

  • 对官吏的批判:“奈何奉行者,天语敢轻玩。”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执行皇帝命令但态度敷衍、甚至滥用职权的官员的不满。诗人认为,即使皇帝的命令再仁慈,如果这些命令被执行时被轻视或滥用,那么其真正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 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公然肆追呼,不顾人愁叹。”这句话描绘了官吏在执行公务时的粗暴行为,不顾民众的困苦和泪水,只追求自己的目的。这种官僚主义的态度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

  • 对未来的忧虑:“况此遭凶荒,岂能免逋窜。”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饥荒,诗人担忧农民无法摆脱困境,被迫逃亡。这不仅是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担忧,也是对国家政策能否真正解决问题的疑问。

  •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长歌《舂陵行》,千载思浪漫。”最后一句引用了唐代元结的《舂陵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情壮志的怀念。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让后人能够了解并传承这份浪漫主义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情感深沉:诗人以沉痛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刻又动人。
  • 语言精炼:虽然整首诗字数不多,但每个句子都饱含深意,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 结构严谨:诗的结构完整,从开头的赞美到中间的忧虑再到结尾的反思,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写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评。

《大水叹五首 其五》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为现代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