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其十四

桐拂千寻凤要栖,未拚容彩借山鸡。
深知身在情长在,不是花迷客自迷。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讶玉绳低。
蓬山此去无多路,百里阴云覆雪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兴 其十四》是一首出自清朝的诗歌,作者是汪荣宝,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汪荣宝,字紫石,号桐拂,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哲理。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析: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讶玉绳低”描绘了诗人清晨照镜时因岁月留痕而忧虑,以及夜晚吟诵时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叹的情景。这种对时光流转的敏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汪荣宝在《秋兴 其十四》中巧妙地使用了“凤要栖”、“山鸡”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中的“深知身在情长在,不是花迷客自迷”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情感与境遇的深刻认知,同时也揭示了一种超越外界诱惑、保持内心清净的境界。这种情感表达既真实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秋兴 其十四》作为汪荣宝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它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还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点。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秋兴 其十四》的评价普遍较高。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

《秋兴 其十四》不仅是汪荣宝艺术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