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其十二

清月依微香露轻,冷灰残烛动离情。
三年已制思乡泪,八马虚随落日行。
海阔天翻迷处所,楼寒院冷接平明。
西园碧树今谁主,更作风檐夜雨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兴 其十二》是清朝时期的作品,由汪荣宝撰写。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还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的独特见解。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汪荣宝(1874年—1950年),字紫石,号漱六山人,晚号漱石老人,安徽歙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篆刻家。他的诗、文、书、画皆能,尤其以篆刻著称于世。
  1. 诗歌内容
  • 《秋兴·其十二》描述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诗句“清月依微香露轻”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静谧,而“冷灰残烛动离情”则透露出诗人在寒冷中独坐的情景。第三句“三年已制思乡泪,八马虚随落日行”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能归乡,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最后一句“海阔天翻迷处所,楼寒院冷接平明”则进一步烘托了环境的孤寂与内心的迷茫。
  1. 艺术风格
  • 此诗的艺术风格简洁而深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直抵人心,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1. 历史背景
  • 《秋兴·其十二》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朝晚期,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压迫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压抑和无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汪荣宝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1. 文化价值
  • 《秋兴·其十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秋兴·其十二》是一首充满情感且富有哲理的诗歌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入地探讨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个人感情与社会现实的复杂关系。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