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梅泉人日即寄众异海上(壬申)

草堂初觉午风轻,梅讯江南尚阻兵。
煮茗焚香还自遣,伤春感旧两难名。
乡心可但争花发,烽火真将替月明。
省识馀生终蹈海,何妨玉貌滞围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梅泉人日即寄众异海上》(壬申)是汪荣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都为理解其意义提供了重要线索。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汪荣宝,字衮甫,一字太玄,江苏吴县人,是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和外交官。他在民国时期曾任职于外交部门,并以其政治活动而闻名。
  1. 诗歌原文
  • “草堂初觉午风轻,梅讯江南尚阻兵。”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心情,表达了一种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 “煮茗焚香还自遣,伤春感旧两难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动荡时世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努力。
  • “乡心可但争花发,烽火真将替月明。”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深刻感受和个人情感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 主题内容
  •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战乱中的心境,展现了他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
  1. 艺术特色
  • 使用“次韵”的形式,要求作者用原诗原韵进行创作,显示了严谨的创作态度。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午风”、“梅讯”,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表达力。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 作为汪荣宝的作品,它本身也是研究其个人历史的重要文献。

汪荣宝的《次韵梅泉人日即寄众异海上(壬申)》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记录,一次文化的传承。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