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次韵尔和(庚午-辛未)

残阳欲逐万鸦沈,偶作闲云返故岑。
蜃海楼台馀梦想,燕泥门巷费追寻。
劳生但觉秋风易,宴坐全忘夜色深。
有客冲寒擪长笛,起看璧月在天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秋次韵尔和》(庚午-辛未)是近现代诗人汪荣宝创作的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汪荣宝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实,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结合,展现了他对中秋节这一古老节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汪荣宝(1878年-1933年),字衮甫,一字太玄,江苏吴县人,是一位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官。他在诗坛上同样声名卓著,其创作不仅限于表达个人情感,还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汪荣宝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热爱。“残阳欲逐万鸦沈,偶作闲云返故岑”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乌鸦归巢的宁静画面,而“蜃海楼台馀梦想,燕泥门巷费追寻”则透露出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探索的渴望。

这首诗的结构也颇具特色。首联“残阳欲逐万鸦沈,偶作闲云返故岑”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景象;颔联“蜃海楼台馀梦想,燕泥门巷费追寻”则转入对过往记忆的追忆;颈联“劳生但觉秋风易,宴坐全忘夜色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尾联“有客冲寒擪长笛,起看璧月在天心”则是对友人相聚时欢乐场景的生动再现。整首诗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手法,使得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丰富。

《中秋次韵尔和》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其对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命运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是研究汪荣宝诗歌艺术的重要作品,也是理解其人生观念和社会立场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