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四首 其四 (癸亥)

共命无因梦亦休,别时肠断见时羞。
堂深燕子闻残语,院暝梨花照暮愁。
虚有佳期消打马,聊成私咏托牵牛。
扁舟还欲随烟雾,海外何曾更九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题四首 其四 (癸亥)》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生活在唐代中晚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下面详细介绍李商隐的《无题四首 其四 (癸亥)》:

  1. 诗歌主题
  • 李商隐的这首诗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天涯海角”,不仅指地理上的遥远距离,更象征着感情上的隔阂和心灵的牵挂。这种情感的表达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执着与深情。
  1. 艺术特色
  • 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李商隐在这首诗中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对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描写场景中的人物活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
  • 明朗通俗的语言:“语言也明朗通俗,富于民歌风味”显示了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追求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艺术美感的倾向。
  • 有象征暗示色彩的语言:这首诗在语言上虽然平易近人,但在表达深层情感时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燕子”、“梁间”、“叹息”等元素,都暗含着相思之情。
  1. 创作背景
  • 宣宗大中元年 (847):李商隐创作此诗的时间是在宣宗大中元年,这个时期的政治背景为李商隐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背景。新即位的宣宗一反武宗重用李德裕党的政策,而重用牛僧孺党,大黜李党,这可能影响了李商隐的政治生涯及其诗歌的风格。
  1. 文学影响
  • 李商隐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影响了后来许多诗人,尤其在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层面上。

李商隐的《无题四首 其四 (癸亥)》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情感的诗作,也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创新尝试。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艺术成就以及其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