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泛舟(庚申)

轺车触热偶南游,兴罢来寻水国秋。
坐觉楼台成一气,便将书剑入扁舟。
全家罗袜忘尘事,何处清歌动客愁。
独想孛罗行迹远,傥馀逸记足搜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威尼斯泛舟》(庚申)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汪荣宝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游览威尼斯水城时的情怀和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汪荣宝(1878年-1933年),字衮甫,又字太玄,江苏吴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也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官。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曾在清政府及中华民国时期担任要职。汪荣宝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影响力都值得人们研究和纪念。
  1. 诗歌原文
  • 轺车触热偶南游,兴罢来寻水国秋。
  • 坐觉楼台成一气,便将书剑入扁舟。
  • 全家罗袜忘尘事,何处清歌动客愁。
  1. 诗意解析
  • “轺车触热偶南游”:此句描述了作者因为炎热而乘坐马车南下游玩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旅途中的不适与期待。
  • “兴罢来寻水国秋”:意指在游玩过后寻找水城的秋天,暗示了对水城美景的迷恋和追求。
  • “坐觉楼台成一体”:表现了作者在漫游中感受到的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美妙。
  • “便将书剑入扁舟”:描绘了作者将书卷和剑术带入小船的轻松自在,透露出对知识和武艺的追求。
  • “全家罗袜忘尘事”:反映了作者在威尼斯闲适生活中忘却尘世烦恼的心境,表现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何处清歌动客愁”:通过清歌之声唤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游子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汪荣宝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威尼斯的美景,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语言优美:全诗用词考究,平仄相间,韵脚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 意象丰富:通过楼台、运河等意象,构建了一座水上的城市,让人感受到意大利风情的独特魅力。
  1. 历史背景
  • 威尼斯的水城特色:威尼斯是一个建立在水上的城市,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 汪荣宝的历史地位: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和诗人,汪荣宝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1. 文化意义
  • 对后世的影响:汪荣宝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对后世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文化交流:通过对威尼斯泛舟的描述,汪荣宝的作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威尼斯泛舟》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威尼斯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对生活哲学和人生理想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