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效昆体(戊午-己未)

织室机丝向晚停,九天风露正清泠。
已分半月从歌扇,更叠微云与接輧。
昨夜银河劳怅望,他时沧海记曾经。
遥津无数惊飞鹊,应识孤槎客梦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夕效昆体》是近现代诗人汪荣宝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一种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期盼。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美丽传说,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下面是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织室机丝向晚停,九天风露正清泠。已分半月从歌扇,更叠微云与接輧。昨夜银河劳怅望,他时沧海记曾经。遥津无数惊飞鹊,应识孤槎客梦醒。
  • 翻译:在纺织室内,织机的丝线到了晚上便停止了工作,九天之上的风露显得格外清新。已经分成半圆的月亮从歌扇中飘起,更迭着薄薄的云彩与接輧。昨夜银河让我感到惆怅不已,将来沧海桑田我也记得曾经有过。无数的遥江边惊起了喜鹊,应该能识别出孤独的船客的梦醒了。
  1. 诗歌内容解析
  •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通过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结合,展现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
  • 艺术特色:诗中使用了如“织室机丝”、“风露”、“银河”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和浪漫的氛围,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 文化内涵:作为一首模仿西昆体创作的诗,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夕效昆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通过对七夕故事的艺术化表现,诗人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