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 其二 (辛丑)

星洲数点现冥蒙,喜见仙楼处处同。
遗舄已无朱舜水,残碑尚有郑成功。
于今一水真衣带,请为群贤赋角弓。
回首天西日没处,沧波犹作万麟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崎 其二(辛丑)”是清代汪荣宝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长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汪荣宝,字季高,号星洲居士,清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学者。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后人广泛传颂。
  1. 诗作原文
    星洲数点现冥蒙,喜见仙楼处处同。
    遗舄已无朱舜水,残碑尚有郑成功。
    于今一水真衣带,请为群贤赋角弓。
    回首天西日没处,沧波犹作万麟红 …

  2. 诗歌赏析

  • 开篇:“星洲数点现冥蒙,喜见仙楼处处同。”此句描绘了长崎的天际线,星洲岛的轮廓在朦胧的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诗人通过对长崎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其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赏。
  • 转折:“遗舄已无朱舜水,残碑尚有郑成功。”此句反映了历史的沧桑感,朱舜水(朱之瑜)的遗物已经不复存在,但郑成功的遗迹仍然存在。这两句通过对比,既体现了历史变迁的无情,又表达了对先人的缅怀。
  • 深化主题:“于今一水真衣带,请为群贤赋角弓。”此句进一步升华了诗的主题,长崎的水道如同一条华丽的衣带,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诗人邀请各位贤人赋写关于这一水道的文章,以此表达对长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赞美。
  • 总结:“回首天西日没处,沧波犹作万麟红。”此句以景结情,诗人站在长崎的海边,回望西方的落日,只见大海波光粼粼,犹如万头麒麟在红霞中跳跃。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长崎的自然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1. 诗歌背景
  • 根据《长崎二首》中的“其一”可知,这两首诗都是汪荣宝在长崎游览时的即兴之作。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长崎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1. 诗歌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汪荣宝在创作这首诗时,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通过对长崎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历史人物的引用,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
  • 语言优美:汪荣宝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他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诗意,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长崎 其二(辛丑)”不仅是一首描写长崎自然风光和历史人物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展示了汪荣宝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