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即事(辛丑)

乡国惊心万象春,中原北望雪摧轮。
岂闻墨翟能存宋,会见辛垣欲帝秦。
宣室未忘前席对,沧江空望属车尘。
国家成败谁能料,已有天书誓卧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即事(辛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白居易细腻地描绘了他对于早春景象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

从艺术形式来看,《早春即事》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七言律诗形式。这种形式通常有严格的平仄和押韵要求,使得诗歌更加规整且易于吟诵。白居易通过这种形式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早春的气息。

从内容方面来看,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如“烟”“虚窗”“素缃”等意象的运用,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思考。例如,“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反映了诗人早晨醒来时的状态,而“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新气象。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他的诗句透露出他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同时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对历史人物杨巨源作品的提及,可以了解到唐代文人之间互相唱和的文化现象。白居易与杨巨源之间的交流不仅是文学上的探讨,更反映了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共同追求和理解。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早春即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记录了白居易眼中的早春以及他内心的世界。同时,作为文学作品,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氛围。因此,了解和研究这样一首经典之作,对于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关推荐